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Carnevino

Carnevino - A Special Dinner


中環皇后大道中31號陸海通大廈5樓 | 2352 7700
本人推介: Super Like!



有些時候在你生命中的某一頁裏,會出現一個與你糾纏不清的人。是朋友是密友?是友情還是感情?是完了還是根本未開始過?永遠弄不清楚。但在不如意時,立刻會想到他,他亦總會在身旁。或者,有一天當所有糾纏解開後,你們倆可以做一對真真正正的知己朋友。但又或者,有一天這個好像曾經和你永遠沒完沒了的人可能會突然從你身邊消失,因他已厭倦了糾纏,也可能連你也已厭倦了。所以,在當下,要珍惜。這道理我是在Carnevino吃晚飯的那天領悟到的。

Mr. C提議到Carnevino的那天是他們soft opening的第二天,我本是1000個不願意的,每次想起在屬於同集團的Lupa不止一次的差勁經歷時,簡直“火都嚟埋”!但擾攘了一陣子之後,最後我妥協了,頂了位子。

那天我遲到,心想今次死定了,以他的脾氣和我遲到的頻率,一定有說話聽了。坐下我第一時間道歉,他竟笑著口說No problem! 還二話不說地為我點了一杯prosecco。我還要得寸進尺地說道:「車!為什麼不是香檳?」他回答說:「也可以,你想要什麼都可以。」我滿心懷疑地問他:「為什麼?」他說:「沒什麼,今早睡醒時就突然覺得今天要對妳好。」我聽着,表面上還在裝酷,其實心裏面已經感動的要哭了 。雖然他強調,只此一天。但有人對你說這樣的話,那怕只此一天,也足以感動一世。

不好意思,我的blog開場白總是這麼多不關於食物且又多愁善感的廢話。但我深信對餐廳的喜惡,除了食物本身的質素外,還得視乎食者當天的運氣,心情和共餐的伴侶。所以從上述故事不難推斷到我喜歡Carnevino,是必然的。我仍是會盡量撇除我的bias,努力為大家寫一篇客觀的報告啊! 

首先說那杯開場的prosecco。Mr. C當然清楚我是香檳迷,他之所以提議這prosecco當然有他的原因,我試一口後就明白。它是 一枝特別為Carnevino而制的prosecco ,別家沒有的!雖不是香檳,聞起來卻香氣撲鼻,喝下嚐到泡泡輕而幼細,而且也不太甜,一點不比高級香檳遜色!酒的label更用上Fleur-de-Lis,簡單而有性格,更合我心意! 我不擅長形容酒,但信我口味的,不妨試試!


Amuse Bouche是蕃茄湯,味道跟Gazpacho相似,開胃。


然後來的是一大膽嘗試 - 象拔蚌刺身。因我們要為了主菜Fiorentina Steak留肚,所以特別點了一個輕巧的前菜。這個完全不是傳統扒房menu內的前菜,絕對令我們喜出望外!象拔蚌非常鮮甜,醬汁是簡單的檸檬和青檸汁加少許紅椒粉,清新得很,又不失鮮味。


在這兒又離一離題,在主角還沒上抬前,先欣賞一下這裡的餐具。前菜餐具全是Christofle的,至於為扒設的則是特別訂造和刻上Carnevino字樣的刀叉。不是貪圖名牌,但實在不得不欣賞Carnevino在這種細節上的認真和要求。



然後... 各位觀眾!38oz 的巨型Fiorentina Steak!侍應先把燒好的牛肉整塊放在木盤上讓我們看,讓我們口水已在流的時候再細心替我們切成小片。我們要求是外面全charred,內面medium rare, 完全做到! 意外地,這裡用上的並不是美國Carnevino用的USDA prime beef而是在香港dry-age了70天的澳洲牛。本以為dry-aged70天的牛肉會因欠缺水份而變得太乾,但結果牛扒依然有汁,而且經過70天的dry-age之後,味道更濃更鮮。吃之前侍應提議我們加點olive oil,我從未試過着吃法,頗特別。





Side dish方面,試了幾款,最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鴨蛋mashed potatoes。薯茸不是最滑的那種但卻很有味道且有口感。特別之處在於那薯茸上的poached duck egg,在吃之前把蛋黃打散,讓薯茸吃上來更滑更濃郁。Mash fans 必試!


最後我們竟把整塊扒和配菜全都吃光,但可惜卻完全沒有胃口嚐甜品了!不過沒關係,下次肯定會再回來試。

要愛上一家新餐廳一點也不容易,真的要all stars aligned,地點人物食物心情服務等各方面都要全對才會發生...這天在Carnevino終於發生了。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Aberdeen Fish Market



香港仔魚市場海鮮餐廳 - 隱秘海鮮茶餐廳

香港仔石排灣道102號地下| 2552 7555


本人推介: Super Like!

香港人一直都愛吃,近期更好像到了一個新高峰。不知是否因為這兩三年外國著名的餐廳和大廚紛紛被引進到香港,再度刺激了香港人的食慾和對吃的要求,一下子新餐廳好像每天都在開,不是什麼美國Celebrity Chef開店,日本三星餐廳襲港, 就是Ex-模特兒美女廚神開私房菜,只是卓頭就已經大到令人覺得非試不可,但結果往往是失望居多。另一連帶現象就是一大堆food media的出現:飲食雜誌電視節目一大堆,全城都變成了食評家,電視製作人忽然教煮飯,風水師忽然變食家。飲食感覺有一點兒不再只是關於食物質素和服務,而是一個Marketing Game。

所以我這陣子,寧願反撲歸真。新店總是來來去去的,而老牌子卻能夠屹立至今必定有它的原因, 例如生記,鏞記,天香樓,等,品質有保證,的確很少令人失望。這次我介紹的也是一家實力派 - 香港仔魚市場海鮮餐廳。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是香港魚類統營處轄下的魚類批發市場之一,其餐廳本是為漁民和市場內的工人提供一個吃飯和休息的Canteen,所以港式奶茶和西多士一直都是這裡的招牌菜,等會再介紹。但近水樓台先得月,主打的當然是海鮮了!

這兒是譚家三姊弟經營的,也是蘿蔔兄的主場之一,所以每次點菜都是蘿蔔跟譚家「細佬」兩個一手包辦。幸好,不好的細佬是不會介紹的。先說必吃的一味菜式 - 椒鹽鮮魷。不要小看它,我在香港從來沒吃過比這兒更好吃的椒鹽鮮魷。炸漿厚薄剛好,魷魚炸得剛金黃但又保存了內裡肉質的嫩滑,最unbeatable的當然是那隻新鮮得不得了的大大隻魷魚本身了。

第二道我們必吃的菜是白灼東風螺。香港海鮮店最普遍的煮法是辣酒煮,但這兒的東風螺保證新鮮,白灼是帶出它們鮮甜味的最佳方法。通常一下子吃不下,留到最後涼了才吃,肉更加甜喔!

在這兒用蒜茸蒸的海鮮通常是龍蝦,佬哥今次介紹的是蒸象拔蚌仔,比起常吃的龍蝦有新意得多。而且小象拔蚌的質地比起大象拔蚌更嫩滑更甜,絕對值得一試。

聖子是用豉椒炒,豉椒味不太濃,每只聖子都又大有肥美,每一口都啖啖鮮肉。

到魚市場又怎會少了魚。我們這班人有些是魚癡,但他們從來都不會要求留下一條什麼班,全都是100%信任這兒的老闆,因為實在沒有人比他們對魚更了解了。去過多次,蒸老虎斑的火候是無懈可擊的,但我更加喜歡這個馬友咸鮮。魚先用鹽醃過夜,然後只是用薑絲一蒸,魚油被蒸出來,淡淡的鹹跟魚油把魚的濃郁香味都帶出來。


如果你有幸在奄仔蟹的當造季到訪這兒,就絕對不能錯過。我們當天的又大又多膏,簡直是人間美味。



椒鹽鮑魚仔是這兒的必吃物之一。初次吃時我們對這菜是保持著懷疑態度的,這麼鮮甜的鮮鮑,用這麼rich的方法去弄不是浪費嗎?大錯特錯了!這兒的鮑魚都是靚貨,用輕輕的炸漿連殼炸,外面脆口,內裡彈牙,鮮味卻不減。極力推薦!

最後介紹的是這兒的重頭戲,海鮮湯!不用多介紹了,只是看看湯渣已想象到湯的濃鮮了吧?

不過好戲當然永遠是在後頭的。這裡的奶茶茶味雖不是最濃但嫩滑非常,是這裡的飯後必喝。而且必定要配合這裡賣相長得像魚片頭的奶醬西多士,超鬆軟的喔!


就這樣,一個精彩的星期六下午結束了。當然缺不了的是這天我們自帶的酒。這裡是不設開瓶費的,不過如帶酒的話記緊要自備酒杯喔!


下次想吃海鮮,不妨試試這個隱秘的小canteen吧!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Taco Chaca Taqueria

Taco Chaca Taqueria - 吃出加州Tacos的味道


西環西營盤第二街1-11號東祥大廈地下F舖 | 2559 9519

本人推介: Like!

數晚前在Taco Chaca和朋友吃過開懷的一餐後,回到家中卻有點感概。一方面在羨慕(還是妒忌?)兩位年輕老闆們創業的勇氣和決心,一方面亦慶幸香港飲食界有着越來越大的一批新動力,靠的完全是一個字 - passion。其實Taco Chaca現處於的位置,甚至鄰近的鋪位,我早在一年前已看過不下十次,看中這區up and coming卻還有着香港濃厚的地道味道,而租金卻還算合理。但最後卻拿不起這個勇氣,用了千萬個借口去說服自己放棄這件事。但老闆Edwin跟受訓於culinary school的Karen卻沒有。他倆是LA自九歲便認識的兒時朋友,自七年前回到香港後便一直懷念着LA tacos的味道,終於在今年決定聯手把那種味道帶回香港。




其實香港的dining scene欠缺好的墨西哥菜真的好久了。在中環的I Caramba, Agave, Tequila 及以前在LKF Hotel內的Izote不是不太合香港人的口味,就是太高檔target錯了市場。對我來說,Mexican應是那種毫不刻意,完全Stress-free, 加上一樽Corona跟朋友嘻嘻哈哈一起享受的食物,可惜回港後除了Mr. Taco Truck之外就一直找不到。終於,覓遍天涯,原來就近在眼前。在西營盤我家附近新開的Taco Chaca,就是一家沒有刻意裝修,那種在周末下午你會踢着拖下去和朋友喝杯啤酒的鄰家小店。



一直是fish tacos的粉絲,看到menu上有立即點了。一客兩件,用紙碟上,外表沒有任何點綴或美化,輕輕炸過的halibut魚肉加上生菜絲,上面加上一行guacomole,一行sour cream,再加一行chipotle aioli,就是這樣,簡單的滋味。Karen告知,原來他們的tortilla和醬料全是由美國定過來,難怪吃下去時令人勾起當年在加州居住時的回憶。全是以前在那些taco trucks內的各種hot sauce,我最愛的是那最左邊的Valentino Mexican hot sauce。



跟着點了一份chicken quesadilla,亦是簡簡單單地,兩塊微熱軟軟的tortilla中間夾着剛溶的cheese和雞肉,最後把旁邊兩份sour cream跟guacamole全沾上才算complete。亦可選mushroom quesadilla,同樣好味。





喜歡burrito的朋友亦值得試一試這兒的。我本人不太喜歡吃豆類,吃完總覺得滯滯的,但這兒的豆和飯的比例不錯,份量頗大。




是晚我們倆吃飽後再要了兩枝corona,繼續談天說地。就是愛這種隨意。

***************************************************

後記:

三天後,我一人又再次走進這間小店,再試多幾款食物。早在前幾天就聽到旁邊的客人大讚一款bulgogi beef taco,這天一坐下便點了一份。就如其名,餡是韓式牛肉加上少許kimchi,原來用來做taco又是另一種滋味。Karen不說也不知,原來在美國這做法近期大行其道,還有一餐廳以這做主打而獲得michelin star呢!


跟着再點了一個chicken enchilada,其實這跟taco的材料大同小異,只是tortilla內只有炒香的雞肉,而cheese和醬料卻是放在外面,然後焗到cheese溶後即可。原來墨西哥人老早在他們的home cooking中已用到近期才興起的deconstruction技巧。哈哈!這個一客三件份量挺大,比較香口濃味,但略嫌焗後的tortilla皮硬了點。

試過種種後,我還是鐘情於Taco Chaca的basic soft tacos。又是那句,簡單就是最好的。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Westwood Carvery



Westwood Carvery - 香港難得的Roast Beef專門店

中環蘭桂坊和安里2號地舖 G/F, 2 Wo On Lane, Lan Kwai Fong, Central | 28698111


本人評價: Like!

對餐廳或食物的鍾愛,從來都是憑感覺的。無論各食家怎樣用美侖美奐的形容詞去Sell一間餐廳或一碟食物,讀者試過後也只會用自己的感覺去決定對它的喜愛程度。而且這感覺並不需要是理智的。好像我爸幼時在鑽石山長大,所以即使「詠荔園」的擔擔麵味道已大不如前,他卻總是愛那讓他憶起兒時片段的感覺。又例如Sake中我總鍾情於「一期一會」,大概就因為這名字讓人聯想起好多浪漫故事,並無其他原因。回想起我對Westwood Carvery的鐘情,也不完全是理智的 - 全因我對英國那一個永遠解不開的情意結開始。



記得曾經有人問我最愛的城市在哪兒,我毫不猶疑答是倫敦。不是因為倫敦特別好玩,或是我特別喜歡下雨天,而是在那我碰上了畢生讓我最難忘的人,最刻骨銘心的事。 Carvery 一個quintessentially English的字,總讓我想起英國。很久之前在英國的Carvery大多在Pubs或酒店內,每星期天在店內供應大量不同類型的Roast Meat給客人。這個Sunday Roast的傳統相傳是源於英國的Yorkshire,那個群的人每星期天去教堂前都會把肉放入爐中,待service完了後食物剛熟,全家人便可以懷着感恩的心共進午餐。難怪傳統的Roast Beef都配着Yorkshire Pudding啊!

倫敦的Borough Market裡,就有一間我最喜愛的Carvery - The Roast。位於這個熱鬧非常的weekend fresh food市場中的一個綠洲,就採用着市場內找到最新鮮的食材,用着最傳統的方法泡製美味的Roast Beef出來。我永遠都忘不了這個地方,或者有一天有機會開一個倫敦篇為大家詳細介紹。

當然,現實跟幻想往往很大出入的。在中環新開的小店Westwood Carvery,跟我腦海裏掂念着的Carvery差不多是兩碼子事。
一看餐牌心就想,有蜆pasta,還算是一家正宗的Carvery嗎?雖然幻想破滅了,但令我繼續對這兒鐘愛的,是她那高質數,有肉味,說五成熟就真是五成熟的Roast Beef。至今我到Westwood Carvery不少於3次,而這道燒牛肉就從來未失過水準。通常在整大塊Roast Beef中找到一片生熟剛好的並不難,但能做到每次都能給每位客人嚐到那塊最完美最嫩粉紅色的牛肉,真的不易。Westwood 就做到了。而且香港專門做Roast Beef的地方不多,對上一次吃到滿意的應該是很久之前在The Pawn的Sunday Lunch了。另外,我也十分喜歡這兒配襯牛肉的jus(牛肉汁),不太濃不太厚,所以不會蓋過牛肉本身的鮮味。



牛肉雖是戲肉,但值得一提的是Westwood的Clams。煮的方法是傳統的白酒洋蔥蒜,但味道調較得剛好,而且蜆本身貨源新鮮 (記緊先問問是日來貨是否新鮮),所以肉質肥美,屬必試前菜之選。可惜來貨有限,有幾次賣光我們改吃了青口,味道卻比蜆遜色不少呢!所以為免失望,建議大家頂位時也把蜆先預留。 

 


在正常情況下吃完蜆和牛肉後應該是捧着肚子的了,但如果閣下是像我一班朋友般是意粉狂或大食怪,就不妨試試這兒的Spaghetti Carbonara。做Pasta雖不是這兒的專長,但這Carbonara的味道還是比得起某些所謂的高級意大利餐廳的!(不過其它意粉本人就覺得可以不試了。)

最後,這家只座得下不過20人的小店,竟令人出乎以外地stock了一些特別及有質數的紅酒。上一次我和F先生就點了一枝Chateau d'Issan了,跟牛肉的味道很匹配呢!還有,這兒的氣氛casual
cozy, 再加上地方不多人知,所以是一個不錯的約會地點哦!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鐵板燒雪舟


鐵板燒雪舟 Teppanyaki Sessyu - 難忘入口溶化
飛驒牛

銅鑼灣開平道1號 Cubus 8樓 8/F Cubus, 1 Hoi Ping Road, Causeway Bay | 2576 0880

本人評價: Like!


February 23, 2012

這晚約了兩位大哥開飯,還邀請了友人胃食妹V女同行。蘿白兄以他一貫作風,不但找來一個好地方,帶了美味的香檳和紅酒,最後還豪爽地搶著結了帳,實在感激。其實對於蘿白兄,要感激的又何止這餐。說起我在香港的『食』史,也不多不少是從認識蘿白兄開始。記得多年前剛回到香港時,沒朋友沒親人,不要說是刁鑽的食肆,就連人所共知的,我也一無所知。後來偶爾從一位朋友介紹下認識了蘿白和他的飲食大爺們。是他對食的passion感染了我,還多得他不介意我當時像鄉下出城搬不知天高地厚,邀請我參加他們的飯局,讓我大開眼界,獲益良多。不然,我才不會是今天這個這麼愛吃的我。

今天他建議的是在銅鑼灣最新飲食大廈Cubus裡面的雪舟(Sessyu)。我對蘿白的選擇從來就抱十萬個放心,可是對於Cubus裡面的食肆,我對試過的都沒甚麼好印象,給我的感覺總是收費偏貴且價值是比較放在裝潢卓頭而不是食物裏面。所以對這次大哥的選擇我的確有過幾秒鐘的懷疑。後來我卻為了我這幾秒鐘感到慚愧萬分,事實又證明跟著蘿白吃是錯不了的

雪舟是一家由日本廚師主理,購用頂級食材的懷石料理餐廳。一進去你會看到一隻龐大的牛(雕像)在餐廳中間,先跟你打招呼的是它的巨型Pat Pat!好可愛!本來我就想試一試雪舟從日本引入的「飛驒牛」(Hida Beef,驒讀音[陀]),見到這頭大牛像以後,目標就更加鎖定了。

其實我也是這兩個月才聽過飛驒牛這牛種,在香港頗為罕見。飛驒牛飼養於岐阜縣(Gifu-ken) 飛驒山區,在我一查後才知道在日本它真的來頭不少,竟連續兩屆取得「全國和牛能力共進會」的最優秀牛肉賞,還打低殿堂級的神戶及松阪牛呢!所以價值當然不菲,在雪舟150g就要$830,比九州黑和牛還貴。當然,物以罕為貴,我倒覺得算是物有所值,起碼省我一程去岐阜縣的時間和旅費吧!

跟其他和牛一樣,飛驒牛的口感非常嫩滑,肉的香味非常濃厚,可是它卻比其他和牛較少油花,吃起來應該是比較健康吧!我們這晚把牛簿燒和厚燒也都點了。我個人就比較喜歡薄燒,薄牛肉片卷上長蔥以鐵板燒,蔥剛好跟牛肉裡的油做個平衡,而且因薄身所以特別顯出它的嫩滑。厚切的就燒到五成熟再切成粒,入口即溶,不用任何其它調味,濃濃的牛肉汁卻已在口中洶湧而出。

     

因牛肉實在太精彩,所以差點忘了提之前的菜式。首先店員建議我們先吃魚生壽司,被蘿白蘿白堅決拒絕,說在雪舟他志必在鐵板燒。只是我不聽說,堅持點了一件我最心愛的海膽壽司。樣子看上去還算新鮮,可是吃下去卻欠鮮味,而且更大的問題是壽司的飯是熱的!壽司大忌喔!又再後悔沒聽蘿白的。


一個南瓜Mousse的前菜後是我們的第一道主菜。本來我們點的是大鮑魚,店員卻說今天大的不夠好,幫我們改成鮑魚仔。結果這鮑魚真的好新鮮好甜,每人一隻原隻燒然後切成片上。而且特別之處是底下鋪著昆布,這兩者的味道原來很配的呢! 


上牛肉前的另一款菜是燒龍蝦。龍蝦新鮮甜美,除這之外龍蝦就是普通龍蝦一隻吧,不在這多寫了。值得一提反而是配襯的牛油汁,廚師加放了pesto在牛油內,pesto的香味把蝦的鮮味特顯出來。我們一把年紀的,也都把脂肪膽固醇拋諸腦後,把汁都點清光。


最後上的當然是鐵鈑燒不可缺的炒飯。這兒的飯好特別,用了上等雪裡紅去炒卻刻意炒得不太乾身,質感是粘粘的,吃入口卻反而有清新的感覺,不像平常的牛油炒飯般濃和膩。

結果這晚餐後又胖了幾磅,不過算了吧!為了美味的食物,Let's get fat!! 

(這餐是有續集的,當晚在場的另一位大哥吹雞,原班人馬下星期將到生記吃魚子醬炒蛋...Stay tuned!)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Green Waffle Diner


Green Waffle Diner - 鬧市中的偷閒Brunch Place 
中環嘉咸街35-39號嘉豪大廈地舖  G/F, Kar Ho Building, 35-39 Graham Street, Central | 2887 9991

本人推介: So so
January 21, 2012
香港人大都是識食之人,餐廳小至做蕃茄通心粉的大排檔,大至大酒店的三星法廚餐廳,只要是好吃的有賣點的,無論路途有多遙遠崎嶇,都紛紛給他們找到出來。這些餐廳被受追捧,理所當然。不過奇怪地,有時候偶爾會碰到一些餐廳,明明知道味道裝修服務都一般,但就是莫名其妙的喜歡。尤其是吃Brunch的地方,似乎不特別在乎質素,只在乎性格和感覺。
Green Waffle Entrance
Green Waffle Diner, 隱藏於中環摩天大廈群中的嘉咸街菜市場內,就是一家這麼樣給人感覺的店子。聽說早在160多年前,在香港還沒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這裡就已經是一個市場。那天農曆新年將至,從皇后大道沿著市場往上走,看著攤檔的婆婆大賣各種各樣的年貨和蔬菜,忽然好像時光倒流七十年,連我也忍不住買了一些髮菜蠔豉去應一應景。以前住在西半山,也一直沒有去感受這兒特別的氣氛呢!所以呢,人總是忽略身邊的好東西。
一直被兩旁的熱鬧情景吸引,很容易會錯過了Green Waffle小小的門口。這兒座位不多,建議大家週末在12點前來到,通常不用排隊等位。這兒顧客大都是年輕的外國人,感覺跟外面的街市剛好做個大對比。頗為簡單舒服的diner環境,坐著等我們的食物時,就令我想起我在加拿大的家裡,坐在廚房等媽媽把早餐拿出來時的感覺。價錢卻不便宜,這陣子發現在香港要買“簡單”的感覺還真不便宜的。
雖然早聽說這裡的Steak and Egg Skillet是最好吃的菜,但我們一行三人因不想點一樣的東西,所以分別點了一份Steak and Egg Skillet,一份Macaroni & Cheese和一份Fried Chicken with Waffle。結果我們還是全部搶著吃那份Steak 。所以在這兒奉獻一句,凡事別貪心想要全部東西。好的一個就夠,其他要來沒用。
那先說最好的,這個Skillet的idea除了令食物更耐熱更香噴噴以外,還為這道菜加添了那種小時在港式西餐廳裡吃鐵板餐的興奮。底是焗薯仔粒洋蔥蘑菇跟牛柳粒混在一起,再加上一層溶了的cheddar cheese。這個配搭聽起來也流口水吧!在最上面還有兩隻poach得剛好的雞蛋,切開後蛋黃直流進下面的配料。最後,這道菜的關鍵是要把所有東西撈在一起,盡量把所有材料都塞進去每一口,這才感受到滿足的感覺喔!
跟著是Mac&Cheese。在Casa Private Kitchen吃過大廚Jamie在Menu以外特別為我們Party而做的Mac&Cheese以後,就從此愛上了這個東西。可是它雖簡單,把它做得好的地方卻不多,所以沒什麼期望。果然這兒的還是讓我大大失望。我妹第一口還沒嚼完就說:「好似Crap!」她說得模模糊糊,原來她說「好似Kraft」!哈哈,都差不多吧。真的跟從前在大學捱夜時吃Kraft水汪汪的那種Mac&Cheese差不多,當時還覺得美味非常呢!可惜這兒要貴十倍!
最後是炸雞跟Waffle。餐牌說這兩樣看起來是毫無關係的東西,配搭起來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便試試看吧!我嚐了一口以後,結果是更加不明白究竟為什麼要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那隻雞腿一點juice也沒有,加上沒漿料的Waffle, 成件事乾得害我多喝了一整杯橙汁呢!不過如果閣下喜歡甜的話,這個Waffle還是弄得不錯的,非常脆口,可是我卻嫌它本身味道不夠,加上多些Maple Syrup後就差不多了。
我一開始就聲明這裡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吃,可是在香港除了酒店外,吃brunch的好地方真的不多,而且有性格有感覺的就更少了。每次約朋友去Brunch,唯一提議都是Oolaa!,真悶透! 所以我還是把這家小店向大家推薦,不過,記緊不要亂點,Steak and Egg Skillet就好了!不然,結果自負。